轉眼到了旅程最後一天,但我們還是有走行程的喔 ,上午要來參觀 "內蒙古博物院"。
內蒙古博物院(英語:Inner Mongolia Museum),舊名內蒙古博物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與內蒙古烏蘭恰特大劇院毗鄰。
原來在史前時代,內蒙古也是非常著名的恐龍遺跡地 !!
距今二億二千五百萬年到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中生代,內蒙古曾是恐龍等爬行類動物生息的樂園,並成為當今世界馳名的恐龍化石產區。
內蒙古博物院坐落在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成立於1957年年5月1日,是全區唯一的自治區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館。
全館建築面積15000餘平方米,展廳面積7000平方米。內蒙古博物館的展廳大樓造型別緻,極具民族特色。
博物院是內蒙古最大以及最重要的博物館機構,兼具歷史和自然博物館的職能。
分別展示了內蒙古生物進化的歷程和戈壁的變遷,展示了匈奴、東胡、鮮卑、突厥、契丹、党項、蒙古等八個民族的歷史,展示了內蒙古人民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的革命鬥爭史;展示了蒙古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人民創造的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有民族歷史文物4.4 萬多件,其中不少是國內罕見的珍品,尤其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中匈奴、鮮卑、契丹、蒙古族的歷史文物以及數量可觀的蒙古等北方民族、民俗文物,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很有特色的藏品。
內蒙古博物館屋頂有香菇造型的煙囪?
進入博物院內是不能帶飲料食物的喔,門口有暫時放置的櫃子。
因為這裡有許多珍貴的藏品,所以安檢非常嚴謹,隨身物品、包包還要過X 光機,人也要過安檢門。
館內有豐富的恐龍化石,還有展示許多內蒙古歷史文物。 其中,古生物化石標本時代全、門類多,為世界矚目;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文物,構成歷史文物藏品的特點.
民族文物中,蒙古族的藏品位居全國博物館之首。
一進到內蒙古博物院就可看到牆上的內蒙古偉人!! 成吉思汗(蒙古語: 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 , 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即元太祖,又稱成吉思皇帝,成吉思可汗,蒙古人,蒙古帝國奠基者、政治家、軍事統帥,皇帝(蒙古帝國大汗),名鐵木真 。
以及下嫁到塞外的 王昭君!
昭君出塞後,結束了匈奴與漢朝的百年對抗,北方邊境出現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而昭君的子孫後代也為匈奴與漢朝的友好關係作出了極大貢獻,並且昭君出塞帶去了中原先進的文化與技術,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漢族與其他少數名族的民族融合。
內蒙古博物院內反映內蒙古近現代革命鬥爭歷史的文物,是博物館文物藏品的特色,相信在內蒙古博物館,是瞭解內蒙古歷史的最佳場所。
這些是長期對外開放的四個陳列館:
內蒙古古生物陳列室、
內蒙古歷史文物陳列室、
內蒙古民族文物陳列室、
內蒙古革命文物陳列室
首先要先了解一下 內蒙古自治區在世界的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在世界的位置
展覽按照草原主線而安排,突出地域與民族特色。
展品涵蓋了從化石到現存生物,從各個民族的起源到發展壯大的代表文物,揭示了中國北方生態變遷史與草原文明發展史的扼要進程。
地下寶藏
即地質礦產標本陳列。因為內蒙地質礦產資源豐富,故而選取當地盛產的各類礦物的標本,包括貴重金屬、有色金屬、非金屬礦產、能源礦產和建築材料等。
內蒙古:四大湖泊、三大沙漠、三大沙地
四大水系、三大山地、三大草原
高原壯闊
以動物與植物標本的形式,展現本地生物圈的面貌。
(地貌與生物) 打破常人對於內蒙古只是草原的刻板印象。
草原生態模擬環境
表現區域內以東部森林、中部草原、
西部戈壁沙漠組成的多元環境,和其間適應不同環境條件的多樣生物。
動物的骨骼
進入主題,介紹我們遛遛最久,最精采的恐龍世界吧!
二 層
1.遠古世界
即古生物化石陳列,展示自30億年前到1萬年前內蒙古遠古生態環境巨大變遷,尤其突出中生代恐龍和第三紀、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標本。
形體龐大的恐龍、猛獁象、披毛犀化石骨架以及中生代、新生代幾個標準動物群化石,吸引著大量的國內外觀眾。
其中,恐龍化石數量多,體積和品種也較為罕見;猛獁化石則保有部分原貌。
(與雕刻著猛獁的牆面合影)
引人入勝的巨型猛獁象、埋藏奇特的兩具披毛犀,堪稱“中華之最”。
所有古生物化石收藏呈現出時代全、門類多、分佈廣、保存好的特點,從二十五億年前到一百萬年前。
精采的猛獁化石!
高大的猛獁化石!!
結構完整!長長的牙!
到恐龍館前,先和入口這隻彩色的小恐龍合照一下,再開始參觀 ”真正的恐龍”化石吧!
內蒙古古生物化石標本
內蒙古博物館收藏的古生物化石匯集了內蒙古的化石珍品,反映了內蒙古古生物化石的概況、生物進化的歷程、戈壁滄桑變遷的奇蹟。
有體型巨大的查幹諾爾龍、形態各異的鸚鵡嘴龍、似鳥龍、鴨嘴龍。
泥龜化石
原角龍等化石骨架;禽龍、劍龍、翼龍、甲龍、蜥腳龍、恐龍蛋、恐龍胚胎、恐龍足跡等化石精品。
距今六千五百萬年至一萬年前的新生代,是內蒙古哺乳動物鼎盛時代。
除了恐龍化石外,也有一些恐龍模型
模擬恐龍時代的「食物鏈」狀況
下面這張,小朋友看到會哭吧! 恐龍獵食圖
在內蒙古博物院展出最高最壯觀的 ,莫屬於 「諾爾龍化石」
非常巨大又完整的恐龍化石
因為這個化石非常巨大,很難清楚拍到整隻骨骼,下圖分別是腿部、腳掌化石。
身高非常高的諾爾龍,頸部、頭部化石。
各種角度都來一張!!
查幹諾爾龍
身長26米,高達12米,體重逾60噸,是亞洲白堊紀最大的恐龍,以其發現地查幹諾爾鹼礦而被命名為“查幹諾爾龍”。
中國翼龍化石 (照片來源: 維基百科
內蒙古素有“化石之鄉”之稱。通過多年的考古發掘,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收藏的化石標本相當可觀。
鸚鵡嘴龍 化石 (照片來源: 維基百科
因為時間有限,只參觀了前兩個陳列館,欣賞了恐龍化石,和內蒙古生物標本、等環境介紹。另外還有很精彩的航天科技館:
飛天神舟 (可惜來不及參觀到)
即航天科技陳列。由於內蒙古地廣人稀的客觀條件,很早就被確立為中國航天工業的發展及試驗基地。共和國航天史、航天成就與內蒙息息相關,而內蒙古人民也對中國航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另外,恰巧三樓及四樓,展覽室正在維護中未開放(詳見以下公告)。
關於內蒙古博物院部分展廳關閉的公告
發佈時間:2017-05-04
為全面提升展覽陳列品質,內蒙古博物院擬於2017年4月5日至7月31日,關閉三層“草原雄風”“草原天驕”“草原風情”“草原烽火”展廳
和四層“草原華章”“風雲騎士”及其他臨時展廳,其餘展廳正常開放,給觀眾參觀帶來不便,敬請諒解。
因為正在維護中,所以我們沒有參觀到第三、第四層,這兩層樓大致展覽項目如下:
三層
展覽按照歷史順序,從古代先民開始,到近代民族革命結束。
1.草原雄風
內蒙古古代民族史陳列,展出蒙古族形成之前的草原先民的歷史文化,包括東胡、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古代民族的文物精品,其中突出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和遼文化。
2.草原天驕
即古代蒙古族通史陳列,以成吉思汗和元朝為亮點,根據從蒙古族起源到蒙元時代再到明清時期近千年的完整脈絡,表現蒙古民族的聰明才智、輝煌創造和波瀾壯闊的歷史,是最具世界關注性的特色展覽。
3.草原風情
陳列近代民族相關文物,展出明清以來數百年來生活在內蒙古地區的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滿、回、朝鮮、漢等八個民族的生產生活、文化藝術、風尚禮儀、宗教信仰等風俗,積極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4.草原烽火
陳列現代共產主義革命紀念文物,展出自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個時期內內蒙古的社會狀況和文物,重點宣傳內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具民族特色的共產主義革命鬥爭史。
四層專題陳列正在更新中
1,草原日出:
內蒙古新石器時代文物專題陳列,展示中國古代北方草原先民新石器時代的農耕,狩獵,製陶,琢玉,居住,飲食,服飾,婚育,喪葬,文化,宗教和社會組織等內容,表現草原文明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2,風雲騎士:
內蒙古古代鞍馬文物專題陳列,展現中國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馴養的馬種,馬具,馬的牧放馴養,馬對中原經濟文化的影響以及歷代騎兵兵器等內容,充分體現北方草原民族的智慧與創造和馬背民族的英雄氣概。
3,草原服飾:
內蒙古古代服飾文物專題陳列,用跳躍串珠式方法反映北方草原民族和森林民族特有的服飾風格,表現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審美價值取向。
4,蒼穹旋律:
內蒙古古今歌舞藝術專題陳列,反映北方草原數千年生生不息的歌舞傳統,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具風采的民族藝術創造力,可與觀眾直接互動,極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5,草原華章:
內蒙古古代文化美術文物專題陳列,展現新石器時代至清代數千年來北方草原民族的岩畫,碑石,石雕等文物,體現北方草原民族思想文化創造中的特有風格。
6,古道遺珍:
內蒙古古代草原絲綢之路文物專題陳列,展示自戰國時期至清代二千餘年間從中原傳入草原的文物,西方傳入草原的文物,受東西方影響產生的草原文物精品,反映中國北方草原民族的開放意識和在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作用。
看完以上介紹,發現錯過了許多草原歷史的展覽,或許有朝一日,有時間在這停留個半天,好好賞析一下以上的展覽館!
內蒙古博物院
開館時間 09:00—17:00
16:00停止入館,週一閉館
網址:http://www.nmgbwy.com/
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新華東街27號
諮詢電話:0471-4614000
預約電話:0471-4614333
內蒙古博物院購物伴手禮
在內蒙古博物院內也有賣一些內蒙古的特產,價格也不貴,如果有需要可以在這買一些喔!
各式奶酥、奶條、奶泡、奶茶等等
應有盡有
造型可愛的蒙古包奶糖
造型奶酒
小孩的蒙古帽子
蒙古芭比娃娃,還有穿著蒙古服飾喔
蒙古格格,精緻的蒙古芭比娃娃,人民幣256元,好像會唱歌,還有智能對話喔!
馬頭琴
駱駝娃娃
蠻可愛的吧!我在塞上老街也有買兩隻。
造型包裝的糖果
我們前往內蒙古博物院一路上拍了許多照片,尤其是 拍對面的 「內蒙古科技館」,建築造型十分特別。
外觀看起來就是高科技展館
我們好像一副是去參觀 "內蒙古科技館" 一樣 哈!!失焦了!
內蒙古科技館建築面積4.83萬平方米,是目前國內建築面積排名第8位的科技館。有興趣可以來看看喔,好像也是個適合親子同遊的科學館。
午餐前往: 王記小廚 吃餃子!
最後和我們熱情的內蒙古導遊-小楊合照
樓梯間的一鳴驚人
有緣同團的團員們!
我們與導遊小楊合照
多虧了有他,讓我們在內蒙古玩的非常愉快,每天都哈哈大笑!所以說團體旅遊的領隊與導遊,關乎大家旅程歡樂阿!
感謝在內蒙古有他幫大家處理大小事務滿足各類要求,真是有耐心的導遊~ 灑花~
吃完餃子我們就要前往機場,結束這8天山西+內蒙古愉快旅程!
吃了餃子圓圓滿滿
兩種口味的餃子,皮紮實。
這道菜是割包的概念,還有夾焢肉和酸菜。
說到”割包” ...分享一張電梯上貼的有趣廣告 ,蒙男怎能被保養!(請自行想像)
8天行程在吃飽餃子後帶著美麗回憶...一起飛回台灣吧!
舉杯!感謝各位八天的旅程與你們同在~
繼續閱讀:
留言列表